如何用Notion建立互動式Portfolio (免費樣版+影片)

Build Interactive Portfolio with Notion

作為文字工作者/編輯/Freelancer,我的工作很需要Portfolio來讓公司和顧客信任我。

最初,我的Portfolio是名符其實的一個資料夾,放滿我畢業前在報章雜誌寫的文章。同時,它也是供我留念的資料夾,裡面全是孤本,所以每次面試都擔心它會碰上意外。又因為我把以前做過的一些小刊物,都整本放進去留念,結果資料夾頗重,加上面試要用的畢業證書、履歷副本等,肩膀不勝負荷。

不過,讓我直接放棄實體Portfolio的理由,是當作品變成雜誌和書籍的時候。剪報和小刊物的重量和體積尚且有限,但別說背包放不了我做的雙周刊、月刊和書籍,數量一多,就連放在家裡留念也佔位置。

簡單來說,實體版本的Portfolio的好壞處包括:

O  可讓面試官自由翻閱,感覺實在


X 申請職位時未能與履歷一同遞交
X 只適用於面見形式的面試
X 針對工作挑選適用的作品時,會很費時 (很多時情願重一點全都帶去,也不想面試前後整理。但其實放進與求職的工作無關的作品,只會被面試官直接無視,甚至模糊了自己的優勢。)
X 大多是孤本,帶出去要承擔一定風險
X 作品的數量和形式都有限制

於是,我就把一些較常用的作品掃描成電子檔,再在Word建立一個Portfolio,變成PDF寄給對方。這是種進步,尤其是我跟Freelance客戶多經網絡平台聯絡,很少面對面讓對方翻閱資料夾的機會。這使我增加了面試機會和工作邀請。不過,儘管已經定好Portfolio的樣版,每次改起來也覺得好吃力,因為作品的格式不一,在讓對方看得清楚的前提下,照片需要的大小迴異,每次都要花時間「執位」,而成品看起來也不討好。

後來我又聽到一個精采的意見。個人網站就是最好的Portfolio,只要把做過的事情,作品統統放上去,對方可以自由瀏覽想看的資料和內容,是為「互動式」Portfolio。

這的確是一個好方法,只可惜我開設網站是為公餘樂趣,正是想寫工作以外的文章,所以並不希望把工作的作品放進來。而供養另一個網站只做Portfolio有點不合符成本效益,畢竟當時我是全職編輯,不是常常需要用到它。思前想後,正當我打算把在這個網站開一個不公開頁面當Portfolio,有需要時才單獨分享之際,發現了一個更好方法。

方法來自一位找我替他寫電子書的客戶,他是個資深UX設計師,很懂用戶的心理,也注重美觀,他的Portfolio簡直可以用賞心悅目來形容——有效、易懂、有趣。他認同「互動式」的Portfolio是最佳選擇,不過他沒有個人網站,於是用Notion來達到相若的目的。雖然因為工種不同,他需要的Portfolio與我完全不同,但這讓我靈機一動,也在Notion建立適合自己的「互動式」Portfolio。

Portfolio的內容包括

 

(必要)

  1. 姓名

  2. 聯絡方法

  3. 作品選輯

(個人選擇)

  1. 一句自我介紹

  2. 履歷

  3. 名片

  4. 社交平台

  5. 個人網站

 

我建議先弄一個完整版,把可放進Portfolio的作品整理妥當。要用的時候,每次複製一個。這樣的好處,是你只須更新完整版,然後需要用的時候,刪去不適用的項目,比較簡單省時;期間順便檢查一次有否錯漏。

希望這資源能幫助到你~ 我的網站 fox-cabin.com剛開通了電子報,如果想得到更多類似的資源,以及我關於閱讀、寫作和學習的分享,可以訂閱。也可以追蹤 Fox Cabin 就可以看到新內容。 Best Wishes~

【新學年準備】如何用Notion整理大學筆記

如何用Notion整理大學筆記

新學年和一字之差的新年差不多,總是讓人特別有幹勁。然而,這份幹勁很容易就被功課、閱讀材料壓垮。我有過那樣慘痛的經歷,特別後悔開學前沒做任何準備。因此,我分享自己怎樣用Notion有系統地為「開sem」(開學)做準備。這事要趁幹勁還在的時候趕快做,之後的生活就容易多了。

這裡會集中說如何用Notion為科目建立「主頁」以及我那樣做的原因。如果你覺得有用,請複製和分享我的範本吧(我為了讓自己寫此文時有些樂趣,而且容易說明內容的性質,稍稍創作課程的細節,讀者用的時候把那些placeholders改成適合的內容就好了。希望大家喜歡)

如何用Notion整理課堂筆記

步驟 1: 為每一個科目創建新頁面。

步驟 2: 創建提示Reminder 頁面,方便有任何額外資料需要記錄。

步驟 3: 創建科目的「主頁」。

我建議主頁應包括以下資料:

  1. 功課

  2. 遞交指引

  3. 課程資料

  4. 課程大綱 (這佔版面最大位置,也最重要)

在此之前,為了方便,先在右上角增建目錄(/Table of contents)。

如何用Notion整理大學筆記01

功課

/to-do list記錄功課,用@記下它們的「死線」(deadline),並設定提示。這樣既不會忘記做/交功課,做完也可以把格子剔除,對將來的工作量一目了然。

遞交指引

閱讀你的課程大綱,留意遞交功課的細節,如怎樣遞交,對檔案名稱及格式;頁數、字數、註釋要求等。

如何用Notion整理大學筆記03
如何用Notion整理大學筆記04

課程資訊

記下你的導師資訊,包括電郵、辦公室位置和辦公時間。這樣你需要用到的時候,就不需要東找西找。以防萬一,上載課程大綱的檔案。如果使用電子書,也可將檔案或網址放在這裡。

大學的每一堂都字好了主題,安排好閱讀材料(Readings)。因此,我們可以就著每一堂主題創建一個頁面 (/page) ,以便之後做課堂筆記。我選擇放在課程資料的一個套索(/toggle list)裡**,**方便我在不需要看每堂細節的時候,直接存取筆記。在頁面的右邊,是較詳細的課堂資料。

如何用Notion整理大學筆記04

課程大綱

為每堂創建一個套索(/toggle list),用**@記下上課日期。由於已在課程資料創建了所有筆記頁,用@**就可以將筆記連結在此。

/Numbered list將該堂重點記下,好處是在上課和溫習前,打開筆記前,你已經可以看到該堂或該筆記的重點,會較集中,不易迷失。用 /to-do list 記下要閱讀的讀物,每當看完就可以剔除。

如何用Notion整理大學筆記06

Start your Semester with Notion (free template)

Start your Semester with Notion 05

People, myself included, will have high levels of motivation when the semester begins. However, it also wanes fast when the workload gets heavy. I learnt my lesson and understood how important to be prepared and organised; to set up systems when the motivation was still there. It just makes life so much easier.

In this article, I will share how I use Notion to create a course homepage and explain its rationale. If you find it useful, feel free to duplicate the templates and share with others. (I fabricated those courses' details for fun and easy understanding, hope you like them.)


Step 1: Create pages for each course.

Step 2: Create a [reminder] page if there are any extra remarks.

start your semester with Notion01

Step 3: Set up the course homepage.

I recommended having four main parts:

  1. Assessment/Homework

  2. Submission Instruction

  3. Course Information

  4. Course Syllabus (It takes the most prominent area)

Assessment/Homework

Mark the due dates of your assessments and homework. Use /to-do list to create checkboxes. Use @ to create deadlines (and hand in time) and reminders.

start your semester with Notion02

Submission instruction

Read the course outline carefully. Look out for details such as how to hand in your work, and what are the filename/format requirements.

Course Information

Mark your instructor information, including email, office location and office hours. It is always better to have these details in one place. Embed PDF file of your course outline in case you need it.

start your semester with Notion03

Create related pages (/page) for each lesson. I choose to put all my class notes here and use /link to page at the course syllabus section because I want the course note page to align with the lesson title. It can be used as quick access too. Mark your textbook, if you are using ebooks or e-resources from your university library, embed them.

Course Syllabus

Mark all your lessons using @Date and /link to page. Of course, if you didn't create those pages (/page) at the course information section, make them here.

If your course outline include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lesson, you should mark them down. Before the class or before you open the course notes page to jot notes, you can go through those points and give them extra attention.

Use /to-do list to mark the required readings. Check the boxes when you finish them.

start your semester with Notion04
Phone view looks oddly satisfying to me.

Phone view looks oddly satisfying to me.


我如何用Notion寫閱讀筆記

Notion book notes templates

後知後覺,上星期才聽到Notion個人版變成免費任用的福音。因為我用大學電郵登記,一直免費,便沒有留意這個消息。而最終得知,是因為看到Notion被中國禁用的新聞時順道發現的。

被禁的原因至今未明,至少中國政府沒有官方解釋,但現時已解封。期間創辦人及CEO Ivan Zhao寫了一封〈Notion中文社區的朋友們大家好〉講解情況。有用家對於他的背景(中國出世)感到不安,怕他被「招安」。不過Ivan在網上反駁網友,並稱自己是中學移了民的「華人」。後來Notion亦出了聲明,講明是美國公司,資料放在美國,也不擁有用戶資料,而且符合GDPR規定。這做法值得一讚

順帶一提,有指北京印象筆記搶先注冊Notion的商標。後來更出現了疑似山寨版Notion,叫「寒舟」……


我用過很多文字軟件或程式,由以前必用的Microsoft Word,到Google Doc,也有用Evernote、Cold Turkey、Google Keep、Apple Note、Typora……有時間可寫篇對比文章。但結論是Notion暫時最為吸引,尤其我過去一直在用Google Doc和Googlesheet吃力地希望做到的效果,在Notion則是內置、基本、「一鍵搞掂」的功能時,終於覺得自己等到了。

Notion不但幾乎有齊文字軟件的功能,最重要是有數據庫和連繫功能,用處實在太多,今次先說閱讀筆記。以下是我的閱讀筆記Page(可視Page為Notion的基本單位,而且現在個人用戶可免費、無限隨你開)

Notion_booknotes

在閱讀筆記Page裡,我建了一個Database,加入想要的分類,一目了然。若有需要搜尋、排序、篩選都非常方便。我的閱讀筆記少得一眼睇哂,但在管理寫過的文章時就很有用。

先說這些閱讀筆記的用途,這裡只談一般書籍,教科書、論文等不計。由於我試過很多次看完一本書,幾年後某天寫文時才想引用當中的內容,結果花了很多時間才找回要用那段。如寫信時(對,我還會寫信)想引用某小說時,最後差不多重看一次,因為我忘了那段在哪而小說很吸引。自此我不只直接在書寫筆記或Highlight,也另外在電腦做筆記,目的是我要用時可以毋須手上有那本書,同時減省尋找的時間。

以此為目標,這類筆記的基本元素就是頁數、內容、小記。

在Google Doc寫閱讀筆記時,也沒有就此弄一個template,往往都是開上一個file,製作副本再刪去舊的內容。小記直接寫在內容下,有需要便用不同顏色區分。

google doc booknotes
google doc booknotes

但Notion是用Blocks的形式,(如果建過網站,很可能就明白這自由也會帶來些痛苦),設計Template比Copy&Paste或製造副本然後刪內容更方便,所以我就弄了一個極簡單的版本。有需要可拿去用

notion_booknotes

留意在Template內的分項會自動成為Database的分項,但你可以自由選擇在Database顯示哪幾項。例如我的Templates有記錄何時開始看那本書,但我認為看Database時不需要這項資料,就隱藏了。

Notion的Toggle list也很好用,讓我把不需要用的章節收起來,寫或看筆記時毋須轆過長長的篇幅。

notion booknotes
notion booknotes

假設想連繫相關網頁 、檔案,其他文書軟件也不難做到,可透過超連結去做。只是Notion的用戶體驗很好。它可直接搜尋已經建立的Page,例如看此書時突然觸發我在另一本書〈最後一個知識人〉看過的內容,我便可將它們連起來。又例如有天看到新聞,雖不一定有相關性,但日後或者可再觀察,也可以把連結放著。

notion open new page
notion linked page

更方便的,是可以直接在Page內建一個新Page。例如我想單獨寫 Salami Tactic的筆記,可以即時開一個以此為名的Page,然後像一般的文字連結般將兩個page連上。

又例如看書時,想截圖留下,也很方便,就直接上載到Notion。Google Keep及Apple Note都可以,但我已忘了Google Doc能否做到。在Notion它不會直接把你上傳的圖片加入Page中,而是替你在Page中另開Page放好。由於只是示範我懶得改名,但若真的有需要,不妨按頁數改名,甚至直接用截圖做筆記也可。要把截圖放在原先的Page使用,點進去直接把圖拉至左上角需要的位置就可。

notion share picture
notion share picture

最後,完成筆記後建議點選Page Lock。因為Blocks真的很方便自由移位,有時在手機上看時,撥撥下就調位了,最慘是你只看到撥錯了,卻沒看到動了甚麼,結果要去Page history看。不過公道一點說,它的手機程式設計得不錯,撥的時候如果要移位,會震動提醒。Google Keep的checkbox就不會。

notion page lock

這就是我在Notion寫一般書籍的閱讀筆記的做法,其他讀物會有分別,有機會再談。不過,Notion也有一些缺點,但對於寫閱讀筆記而言,可能不太明顯,例如:

  • 或因為有database或toggle list等原因,它比一般文字軟件/程式要多點時間Load。幸好情況不嚴重,而且同步也做得很好。

  • 加圖沒有問題,但缺乏編圖的功能,似乎連剪裁的功能都沒有。

  • 文字編輯選項有限,例如文字顏色和Highlight不能在同一個字上使用。字體選擇也不多,但筆記而言這算less is more吧。

  • 凡要加表格,基本上就是database;但有時其實我就只想要個正正常常無功能的表格。當然,因為它是用blocks,所有文字可以搬來搬去,必要的話還是可以造出來,只是麻煩。

  • 我始終有時不慣用blocks的方式來寫文,所以若寫長文,多數都在Google Docs寫。但做資料搜集或後期管理時,又會用Notion,現時算是雙線並行。

  • Templates是跟database,只有先建了database,才可以設計templates,而且不能隨便搬動。假設我在Book Notes的Page寫了Templates,想用在Blog Post裡,要再寫而不可搬。而由於是用Blocks 的關係,複製貼上會移位,Template內的page也會變成copy page 而不是本來的page。不過,Page是可以自由搬動的,所以我的建議,是單獨為Templates開一個database,不要一來就分類。每次按Template,開了新Page才自由安放吧。

加Icon的功能很有趣,如Research Writing 用垃圾桶就很應景……編書的眼嘛,就缺了點紅筋。

加Icon的功能很有趣,如Research Writing 用垃圾桶就很應景……編書的眼嘛,就缺了點紅筋。

How I take book notes on Notion

If you have a student email(.edu), you can use Notion for free! It is fantastic news cause Notion is an excellent note-taking app for students or anyone who wants their note to be interactive.

I had tried various note-taking apps and software. From the most common one -- Microsoft Word, to Google Doc, Evernote, Cold Turkey, Google Keep, Apple Note, Pages, Typora...(I may write an article to compare them later) Notion is by far the most attractive one. Mainly because what I was trying to do manually at Google Doc and Google sheet, Notion can do it automatically with a few buttons. Not to mention using short keys, haha. I finally met a note-taking app with functions that I desire.

Notion basically has everything a note-taking app requires. The most powerful functions are to build a database and create a linkage between pages. There are tons of ways to use it, tailor-made for your learning style. In this article, I will share how I use Notion to take the most basic book notes, more advance ways of using it will be introduced later.

This is part of my book notes database. There are a few categories I need to stay organized. It will make it easier for me to search, re-order or sort them. (Even if I don't, it is satisfying to look at such table. It motivates me to read more.) To create this table, just click /table OR HERE to get my template.

My basic version book notes aim at recording insightful content or quote for later use (So that I can easily find what I need without the book in hand). Trust me, it saves a lot of time. To achieve the goal, the note includes the following parts:

  1. Book Title

  2. Author

  3. Status: In Progress? Finished or Hold

  4. Area: Novel? Commentary? History?

  5. Book Type: Ebooks? Physical Books?

  6. Tag 

  7. Start Date

  8. End Date

  9. Attachment

  10. Page number

  11. Quote/ insightful ideas

  12. Personal Notes

Before using Notion, google doc is my choice. Here is the comparison.

Google doc vs Notion

Very simple, but it does the job. So simple that I never create a template. Instead, I just copy the table from the previous note and paste it to the new one. I created a simple symbols system and use it on all my note.

Notion's Toggle list is a simple but life-changing feature. Book notes can be extremely long, especially if it is a long novel with a lot of excellent quotes. Toggle list can group and bundle the content, so I don't need to scroll to the very end.

It isn't rare we find some useful links, files, photos that want to insert in the book note. You can do so in other note-taking apps too. Yet, the user experience of Notion is fantastic. It allows the user not only to do all of the above but also link notes that already established. For example, when I read about this novel, something from a book read before come up to my mind. Then I can simply link that book note to the current one.  If there is topic (For example Salami Tactic ) I want to know more, I can open a new page and link to the book note. So no matter I read about Salami Tactic page or the book note page, I can easily trace the related topics.

Notion linked page

Please be aware that some feature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other note-taking apps.

  • Since there are features like database and toggle list, it takes a little while to load. Though the speed is highly acceptable and the syncing is reliable. 

  • Easy to insert photos, yet it didn't come along some simple photo editing function. 

  • Whenever you add a table, it will automatically turn into a database. It is excellent, yet sometimes I just simply want a table. The most straightforward table that can easily copy and paste to other pages or files.

  • You can only create templates in a database, and you can only use it there. Therefore, I recommended user to create a templates database and choose what you need there. After that, you can move the page to other places where you want.

化讚為賞 思考創作的無價與廉價

楔子

收到讚賞公民2020年的第一季回顧,讓我記起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並拉朋友去聽相關講座時的期待。要改變產業生態並不容易,所以坦白說期待不是因為認為它能成功,而是衷心希望化讚為賞能至少能成為一個更多認識的觀念。這觀念有別於一般爭取文藝創作人的地位或合理薪酬,而是以讚賞作品為本帶來的價值。

我一直覺得自己對創作與金錢價值的理解,是意識流地理解,就是一個虛無的概念:從事文藝創作的人會「搵唔到食」(生活不繼)。我不想只有個印象,我好奇這個印象怎樣構成,怎樣影響文藝創作世界。這篇文,算是我尋找答案的筆記和小結,所以可能散亂和不完整。


曾聽過一個笑話,說要真正了解一個職業,最好的方法就是聽從事那職業的人如何自嘲。我冇做過統計,但藝術家/創作人最常見的自嘲,應該就是「搵唔到食」。社會似乎也有既定印象,雖然不乏成功例子,但如果孩子告訴父母其志願是當個藝術家或從事創作,恐怕那對父母就先憂愁。

如不是視藝的學生、新晉、教師等常常要作此解釋,也用不著畫這圖、用這圖吧? 截自本地畫家石家豪的Facebook

在嘗試了解更多的時候,發現荷蘭藝術家/經濟學家/作家Hans Abbing寫了一本書名很「到肉」的暢銷書——Why are Artists poor? The Exceptional Economy of the Arts.

I rejected the argument that people do not care enough about art……

Abbing在前言開宗名義說不能把藝術家窮的現象歸咎於人們不重視,不付錢買藝術品。他形容藝術世界的經濟運動是例外於、有別於現實世界的,而這與藝術家的目標、態度,以及一些藝術神話有關。

他指他的同儕大多都很窮,作品多數賣不出,只好找份討厭的兼職來幫補,然後繼續創作。他直言不明白為何不直接放棄。據其觀察,藝術世界有個反差現象,一方面嫌棄金錢和商業,一方面又將作品視為神聖而「無價」(高價),而且藝術品交易必須要「超越商業」(beyond commerce)(Abbing, 2011, p. 12) 。關於被指「過分高價」的藝術交易,我發現那值150,000美元的香蕉和duct tape是個有趣的例子

在第二章 The Denial of the Economy,Abbing進一步解釋這個反差,藝術交易大多不會明碼實價,而且市場上那種明買明賣的規則並不適用於此,行內普遍要求買家要「欣賞」那件藝術品,付的錢不是「買起」那件「產品」而是對藝術家,創作者的「讚賞」。 所以有時(特別是影視作品中?)會出現買家想高價買藝術品,藝術家因對方不懂欣賞而「有性格」、「有骨氣」、「有藝術家脾氣」地拒絕出售的這種違反市場原則的事。這裡說的不是人們欣不欣賞或懂不懂藝術,而是藝術世界有抗拒明買明賣的傾向,而且源自藝術家或藝術愛好者的態度、他們對藝術的要求。

As an artist (and an art lover) I believe that art is special. And therefore I am convinced that money should not interfere with art. Being an artist I must relate to art, not to the market. [...] I understand that to serve a higher purpose I need money to survive, but it doesn't feel right. I want art to belong to a sacred world and not to the world of Mammon (Abbing, 2011, p. 37) . 

藝術家並非不需要或不愛錢,他們也很願意收到大筆贊助或捐款,歷史也有富豪供養藝術家的情況。同樣也是錢,只是換個名目就較容易讓藝術家接受了?因為買賣的價位就是市場衡量價值的標籤,而藝術是一種不能用價錢衡量——我認為更準確的說法,是不能以市場需求為準則的東西。所以我才說讚賞公民的概念,有別過去已高呼著的爭取文藝創作人的地位或合理回報,而是先是欣賞那件創作(文章),然後把欣賞變成有金錢價值的支持。

愈艱辛愈純粹?

文藝創作人除了抗拒商業,還有「自殘傾向」。職業無貴賤,也難以對比,但創作或許是最浪漫的工作,浪漫到人們,包括創作人自己會忘記它是一種工作,一種專業,一種值得收費的專業。

創作的浪漫,在於實現自我(self-realisation),所以過程應是滿足的,所做的是自己所熱愛的,或認定是自己應該做的。如《文藝勞動》一書中,唱作人馮穎琪直言現時音樂如同免費,創作人收入無保障,但同時會認為「真正享受音樂,可以抵消一切負面的元素(何建宗,2016,p.6)。」 這又包括自願對作品的投入,結果沒日沒夜投入創作、完善作品。Abbing指有些藝術家會認為「自我犧牲」,包括堅持和忍耐長時間工作,把時間和心力都投放在創作(而非維持生計)是值得敬佩的舉動,所以工時與收入往往不對稱。

同時,文藝創作人亦因為以創作表達自我,而對工作會有一種「責任感」或「義務感」,要讓作品「忠於自己」而不能迎合市場需求和大眾口味,至少不能完全以此作為創作的依歸,否則就是「背叛」藝術(Abbing, 2011, p. 12) 。不能迎合市場需求,也意味不能追著錢走,解釋為何容易出現文藝創作人刻意與商業、金錢回報保持距離。這種距離不是指免費工作,但可能會恥於講價或維護個人利益,以免落得「貪錢」的污名。

我也確信追著錢走,會缺乏自由甚至本末倒置,傷害了創作。「藝術一個簡單但必要的條件:真誠(黃國鉅,2019,151)。」否則,何以以政治操作為目的,以果推因地想控制受眾反應和思想的創作,即使斥巨資也往往讓人覺得品味差劣?

其實觀眾的心理十分微妙[...]但弔詭的是,這種心理變化必須自然產生,很容易「見光死」,一旦創作人或觀眾刻意尋求這種效果,反而會更達不到(黃國鉅,2019,145)。

收豐厚的酬勞不代表能有佳作,問題是有時卻被扭曲成貴就不是好作品。

如有藝術家向別人透露有經濟困難時,得到的評價是他是個「真」藝術家 (Abbing, 2011, p. 182) 。而透過收少些錢來換取創作自由聽起來很突兀和不合理,但或許比想像中常見。俗語有話:「受人錢財,替人消災」、「受人二分四,做到索哂氣」;如果不想那樣,就唯有賺少一點。如我就曾聽過有設計師堅決不依客人的要求改動,說服不了對方,最後竟用「我收你少少錢,仲想我點?」為理由。事實上,文藝產業較多人選擇自由工作;如香港的藝文界有高達八成人以彈性的方式工作,部分或許是因為收入不足,部分或許是因為工作性質,但想必部分也是透過承受沒有保險、福利、穩定收入來換取生活的自由、自主——一種創作很需要的養分。

同行如敵國

文藝創作人其實是頗孤獨的工作,雖然也有與不同創作人、組織、企業合作的機會和歷程,但那些合作較多是實踐、落實、生產成品的階段。創作的本質是思考和呈現,別人不能鑽進畫家的腦袋畫草圖,也不能鑽進作家的腦袋打腹稿,也不能聘人代編劇想故事。創作只能「靠自己」,這種自己完全掌握自己工作以至事業發展的感覺,除了同樣造成工時過長,也令同行競爭特別激烈,甚至出現減價搶工作,免費搶曝光等惡性競爭。 2016年,英國獨立專業人士及自僱者協會做了一個統計,發現創意產業的自由工作者每年約因免費工作而損失5,394英鎊。反正不是為錢創作對吧……

而這種觀念實在不健康。曾在外國網站看過一篇〈曝光不是工資〉的文章,作者是個專業樂手,已工作26年,在業界頗有名譽;他透露至今仍會收到工作邀請——用一杯啤酒作酬。他直言這是一種羞辱和貶損;不幸的,是這些情境在創意產業界時時發生。

當然,有些創作人懂得自己的價值而且能企硬,如當年Steve Jobs一度離開蘋果公司另開公司,想請平面設計師Paul Rand為新公司設計商標,著他免費交幾個草圖Rand請教父食了大檸檬:「不可以,我會用我能想到最好的方法解決你的問題,用不用在於你,但你要付款給我。」但現實是很多創作人,尤其新入行者是以自己的生命和精力設法彌補收入不足的問題,並受著要與「銅臭」保持距離的想法煎熬和同時得到安慰。

後記

當網絡內容眾多,人們可以「東家唔睇睇西家」,也就愈來愈不習慣為線上創意付費,優質免費內容即使受到大量支持,一旦要求收錢,就變得很難有出路,反而要求受眾的個人資料還更易。網絡的抄襲問題亦猖獗,一鍵搜尋,總有相類近甚至相同的內容。線下創作亦然,盜版電影、盜版書不在話下,大量報紙評論、雜誌內容等都不用花錢在網上任看;一按「另存圖片」或直接截圖便把畫家、插畫師、攝影師的作品據為己有,即使不是用來侵權謀利,也能免費收藏欣賞。

幸好,訂閱制愈來愈成熟,也有Medium、Matters、讚賞公民等種種媒介意圖從不同方式入手去改變網上的創作生態。而當中我對讚賞公民的感覺最深,因為我覺得它如能變成一種欣賞和消費作品的習慣,對創作人的意義最大——化讚為賞似乎是他們心目中最理想而毋須保持距離的獲利方式。

讚賞公民的用戶數量(資料來源:讚賞公民共和國 2020 第一季回顧報告)

讚賞公民的用戶數量(資料來源:讚賞公民共和國 2020 第一季回顧報告)

後後記

最近我發現文藝創作圈子中,用賺不賺錢,賺多少錢,生計艱不艱難來衡量真誠和的意識流評估,似乎也出現在黃色經濟圈救急的討論裡。然而,發展黃色經濟圈,與改善文創作人的生活,擺脫被人剝削一樣,都需要先訣刪去自我剝削和內鬥的戲碼,不能陷入賺錢即不真誠不可信這種思維,否則難以發展下去。


Abbing, H. (2011). Why are artists poor?: the exceptional economy of the arts. 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何建宗:《文藝勞動:香港創作人的工作與日常》,香港:中華書局,2016年。

黃國鉅:《酒神的抗爭:絕望香港的哲學出路》,香港:天窗,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