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重選大敗 土總統丟臉

(原刊於 信報財經新聞 A23 EJ GLOBAL plus)

早一陣子,伊斯坦布爾街頭有民眾興高采列地慶祝,同樣揮舞着紅色的國旗,同樣振臂高呼,但叫的名字有點陌生──伊馬姆奧盧(Ekrem Imamoglu)。這也正常,畢竟這名字在數個月前以至近日才較受國際關注,因為它動搖了土耳其強人埃爾多安的管治,兩次。

今年3月,土耳其舉行地區選舉,雖然有分析指執政的正義發展黨(AKP)的選情會因為土耳其經濟問題而變得嚴峻,但大抵都沒想過會丟了伊斯坦布爾,畢竟這個地方是極為重要。過去,它是鄂圖曼帝國的首都,至今仍是土耳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肩負民族復興象徵。而對埃爾多安來說,更是家鄉和政治根據地,1998年他便在此成為市長,開始其政治生涯,更一度揚言「得伊斯坦布爾者得土耳其」。但3月選舉結果,卻是反對派共和人民黨(CHP)的伊馬姆奧盧以些微優勢擊敗前總理耶爾德勒姆(Binali Yildirim),成為17年來當地首個在野黨市長。

然而,他只上任18天,最高選舉委員會便裁定選舉結果無效,要於6月重選。不少民眾認為這樣戲劇化的轉折,是AKP在選舉中以顯著劣勢丟了首都安卡拉、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以及阿達納、安塔利亞、梅爾辛等主要城市後,狗急跳牆之舉。事實上,AKP要求重選的手段的確難看,先要求重新點票,結果確認伊馬姆奧盧以13000多票勝出;隨即再要求選舉委員會調查無效選票、褫奪公權者的選票、已逝者的幽靈選票等。

不過,要求重選顯然是AKP的多重政治誤判,因為重選結果公布,伊馬姆奧盧今次以54.21%得票,80多萬票之差「完勝」。AKP第一重誤判,是看輕選民對經濟的憂慮,以為只要依賴埃爾多安憑個人魅力再三承諾會搞好經濟,選票自然會來,卻不知這在地區選舉較難發揮作用,且強人好鬥讓土美關係惡化,國內救市政策又不見效,令選民有心求變。

其次是低估了伊馬姆奧盧。的確,他過去知名度較低,沒有明星光環,唯一有的是過去5年在伊斯坦布爾中產社區貝利都茲(Beylikdüzü)擔任區長的政績,以實幹見稱。但他穩健、溫和的形象,配合常落區、不抹黑、專注政綱的策略,成功拉攏在兩極分化的土耳其社會的中間選民,包括世俗化精英和庫爾德族人;更以虔誠穆斯林的身份,爭取到反對派過去缺乏的保守派穆斯林選票。

AKP剛愎自用 激發選民投票

執政的AKP最大誤判,在於剛愎自用,不正視失民心的原因,不肯承認落敗,更以牽強的理由要求重選,令一場地區選舉瞬間上升至民主戰役的高度,成為反對派團結契機,觸發選民踴躍投票,造成機場、巴士站及公路大塞車,有人為投票不惜延遲出國旅行、更改婚期等的奇景,有利反對派選情。

過去以埃爾多安為首的AKP一邊挾民意大搞神權政治及打壓異己;一邊千方百計集權弄權,自2016年流產政變後更變本加厲,反對派以至公民社會的力量陷入低谷。因此,這次伊馬姆奧盧贏得更多選票再度當選,極具象徵意義。首先在過程中已突顯AKP對民主選舉的干預和不尊重;更重要的是,撕破埃爾多安多年來苦心經營的不敗強人面具,證明他是可以被擊敗的,為反對派重燃希望。經此一役,伊馬姆奧盧更已被視為下屆2023年總統選舉最有力挑戰埃爾多安的人。

當然,AKP畢竟在伊斯坦布爾39個選區中控制着25個,亦操控市政府40億美元預算,絕對有能力阻礙伊馬姆奧盧上任市長後的發揮。但無論如何,若當初坦然承認敗陣,自省何以失民心,專注政綱而非打壓異見,其實市長一役只是差萬多票的小敗,伊馬姆奧盧頂多是顆政治新星,而不是「埃爾多安的挑戰者」、「民主希望」。土耳其執政黨這番教訓,所有從政者都不得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