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多張好牌 連任無懸念

(原刊於 信報財經新聞 A23 EJ GLOBAL plus)

話說在頭,不是每個國家的選舉或投票都能在完結前知道結果,而現正如火如荼進行、將於本月19日結束投票的「地上最強選舉」──印度大選,更是以難預測聞名。因為印度選民除了受政見、候選人政綱影響外,其投票意向還受種姓、宗教影響,不少人更有在大黨間遊走的傾向。不過,這場選舉的最大變數,可能只是爭取連任的莫迪能否獨勝。

印度實行議會民主制,由在大選取得人民院(即下議院)過半數議席的政黨或聯盟執政,其領袖將出任總理。現任總理莫迪是人民黨(BJP)和全國民主聯盟(NPA)領袖,5年前在人民院的540席中取得282席,登上總理寶座,如今尋求連任。而他的挑戰者是拉胡爾.甘地(Rahu Gandhi),5年前大敗於莫迪手下,令國民大會黨(INC)這個在印度歷史最悠久的政黨在人民院只有44席。

莫迪今次主打形象牌、反恐牌和經濟牌,牌面比上屆參差,但還算一手好牌。先說形象牌,他深諳領袖魅力和宣傳的重要性,一直花時間經營。他是繼奧巴馬和特朗普之後,推特「追隨者」最多的政治人物,與人民黨合共有5750萬「追隨者」,是拉胡爾和國大黨加起來的四倍。大選前夕,莫迪加強宣傳攻勢,再次由義工組成WhatsApp助選團,又推出以其命名的手機應用程式NaMo TV,24小時發布其動態;還有植入劇集的政治廣告,若非選委會出手阻止,還有其傳記電影要上映。他勤力、能幹、聰明的形象已深入民心,成為極重要的政治本錢。

另一張主打是反恐牌。較早前莫迪高調下令空襲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發生恐襲,他立即表態團結反恐,在競選集會上借此事高呼:「除了我還有誰能消滅恐怖分子?」顯然借反恐和對巴基斯坦強硬,挑起愛國情緒,力吸民族主義者的選票。必須一提,他任內貫徹印度教至上,定能爭取不少教徒的選票,但宗教衝突頻繁,私刑暴力頻生,相信會令部分選民,尤其穆斯林和賤民階層求變。

再說經濟牌,他帶着「莫迪經濟學」的光環上任,這幾年大搞基建、扶助中小企、推動科創和「印度製造」等,甚有成績。他治下的印度,是去年增長速度最快的新興市場經濟體,GDP增長率約7%;更有望超越前殖民宗主國英國成為第五大經濟體。然而,他任內部分政策引起反效果,如毫無預警將民眾口袋的真金白銀變成廢紙,造成社會恐慌和混亂;將向來繁亂的稅制統一簡化但成效不彰。而農業和失業問題更可能成為他的痛處。

印度有70%選民是農村人口,任何候選人要贏都不能放棄農民這塊餅。莫迪為此下了不少苦功,包括提供免費醫療和低息貸款、改善農村水利、興建廁所等。然而,令他們收入倍增的承諾卻沒兌現,農產品價格下跌,農民收入大減,有人生活無以為繼而自殺。至於失業問題則是年輕和高學歷選民最關心的議題。

國大黨突襲 莫迪票倉失守

甘地家族的影響力從未在印度政壇消失,是拉胡爾的優勢,惟他選戰技巧欠奉,不擅長接觸民眾,讓人感到遙遠又陌生,更被網民嘲笑是笨拙的領袖。2014年那場尷尬的大敗後,不少人以為他的政治生涯會一蹶不振,誰知他谷底反彈,重塑形象,去年地方選舉更帶領國大黨奪走人民黨三大票倉。

他也學懂伺機而行,針對廢鈔、失業和宗教衝突等問題批評莫迪;又承諾若當選會推行最低家庭收入保障,且補貼收款人必須是家庭中的女性;又到大學與年輕人會面,展現親和力,明顯針對低收入階層(包括農民)、女性、年輕人及穆斯林四大票源,總算展現出作為挑戰者應有的威脅。

有民調顯示,拉胡爾的民望創歷來新高,達30%以上;反觀莫迪則由2017年高位的65%跌至最低的45%,差距收窄。人民黨很難如5年前般大勝,估計最多勉強取得過半議席,但勝在有穩固政治聯盟,莫迪可謂穩操勝券。不過獨贏與否,將左右莫迪施政需否妥協,而拉胡爾縱然今次未能一手拔起蓮花,也會繼續是政壇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