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於 信報財經新聞 A23 EJ GLOBAL plus)
個人魅力,對從政者來說從來都是很重要的條件;若經歷過執政的紅爐火後魅力猶在,更是難能可貴的終身資產。最近的例子,有從黃背心示威浴火重生,隨即在國際舞台上展現領袖風範的法國總統馬克龍。而另一位正面對考驗的執政者就是加拿大總理杜魯多。
4年前,杜魯多扭轉乾坤當選總理,風頭一時無兩。先是因年輕俊朗被喻為加國最有型總理;又懂得經營社交媒體,成功得到大批網民在社交媒體上關注,至今擁有300多萬追蹤者,遠超其對手──新民主黨黨魁辛格(Jagmeet Singh)的26萬多及保守黨黨魁希爾(Andrew Scheer)的4萬多。
此外,他強調是個進步、包容的自由派,並在多個相關議題上以堅實支持者自居,如自稱是環保主義者、原住民權利擁護者、女權主義者、多元文化推動者……得到不少年輕選民的支持。他內閣有多達7名少數族裔成員,又履行選舉承諾將非藥用大麻合法化、訂定減碳排放政策等,都獲得支持者的掌聲。
他甚至「一反常態」地叫美國人羨慕。須知,被美國人看輕是加拿大人常有的自嘲;但近年加拿大的好卻變成美國人的自嘲。特朗普上任後,這位年輕、開明、崇尚自由的領袖甚至其外表、衣着品味等都被特朗普的反對者用作對比。如特朗普上任之初要廢除奧巴馬的醫保,便有美國人稱「想做加拿大人,至少有醫保」;《紐約客》更曾刊登一篇題為〈我們本來可以當加拿大人〉的文章。較早前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一臉愉快地面向杜魯多而非特朗普的相片,更被網絡廣傳,用來揶揄特朗普。
完美形象不斷褪色
外媒的追捧雖有利杜魯多國內外的支持度,但遠不如國內施政般實在。2017年,這位自由派宣布不會改革議會制度,使它更有代表性,哪怕這明明是黨綱。2018年,這位環保主義者和原居民權益擁護者宣布,聯邦政府會斥資45億加元收購私營公司放棄興建的橫山石油管道(Trans-Mountain Pipeline)工程項目,讓人大跌眼鏡。他聲稱會平衡發展和環境,油管收益也將用於環保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惟信服者寡,一次過得罪環保分子和當地原居民,親手把支持者推出門外。
上月27日,他與近日紅人、瑞典的12歲環保少女通貝里會面時,被對方直指在減排上「做得不夠」;同日,他與家人出席當地的氣候集會時,又被示威者追問橫山油管的事,着實尷尬。
今年初,這位承諾「透明執政」的自由派、女權主義者被時任司法部長王州迪(Jody Wilson-Raybould)控訴他連同一眾男內閣成員對其工作指指點點,並要求她不要刑事起訴涉貪的加拿大工程公司,她拒絕後就被降職。由於王州迪是女性,又是原住民,加上事後法院裁定此舉有違反利益衝突法,一箭射中三大支持者群。
加上向沙地賣軍火、接受富豪款待等,都讓支持者和國民質疑他跟其營造的形象不符,表裏不一。至於被揭年輕時塗黑臉扮阿拉丁參加派對,有人或許不知塗黑臉在美加等地的象徵意義,便覺得是小題大造。無論如何,加拿大人對杜魯多形象的質疑已是日積月累。
比他更年輕、同樣親民的對手希爾提出5年內達致收支平衡、增加地方醫療和保障等政綱,或為杜魯多爭取連任帶來一定壓力,但他治下的加拿大表現不俗,經濟增長更勝預期,失業率亦降至40年新低。真正讓他陷入苦戰的,其實是以前那個形象近乎完美的杜魯多。畢竟若在去年,甚至今年年初,爆出王州迪的指控前,保守黨可謂暗自打定輸數。
選舉向來都不是單純的政綱、政績之爭,個人魅力和形象必不可少。但若塑造出來的人格與現實相距太遠,自然有崩塌的一天。杜魯多能否連任,很視乎他能否說服選民4年前的他不只是一個選舉工程。忍不住一提,活於沒有真選舉的城市,我們連稍有質素的選舉工程也望塵莫及,執政者連戲都懶得演,形象也懶得救,一句想繼續服務就能賴着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