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於 信報財經新聞 A23 EJ GLOBAL plus )
敍利亞現時的亂局,並非不可預料。早於「伊斯蘭國」(IS)勢頭仍旺的時候,已不乏分析指即使擊潰IS也不能為敍利亞帶來和平,更會引來激烈的勢力之爭。這個預測果然應驗,現時有多股勢力在敍利亞直接或間接較勁,包括美國、俄羅斯、巴沙爾政權及其政府軍、敍利亞反對派、土耳其、敍利亞庫爾德武裝組織「人民保護部隊」、以色列、沙地阿拉伯、伊朗,甚至英國、法國也牽涉其中,即使「七國咁亂」也不足以形容。
本月初開始有傳言指敍利亞政府軍再度使用化武對付平民,地點是由反對派控制的杜馬鎮,消息流出後敍利亞以至整個中東的緊張局勢急速升溫。有趣的是,化武襲擊「時間」恰好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快將從當地撤軍的數天後,為其決定添變數。而更諷刺的是去年同是4月,美國就曾因敍利亞政府軍對伊德利省一個小鎮使用化武,而動用59枚戰斧巡航導彈懲罰性攻擊政府軍的空軍基地;一年後,對方似乎刻意再挑戰美國的「紅線」。
杜馬鎮遭受化武攻擊的消息傳出後,多國元首及國際組織提出強烈譴責,特朗普更首次點名批評俄羅斯總統普京及伊朗對巴沙爾的支持,揚言有人要付出巨大代價。同時,伊、俄、敍三國都否認杜馬鎮遭化武攻擊,又指相關證據是假的,批評美國正為軍事干預敍利亞找藉口。兩邊陣營各執一詞,美俄各自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提出調查是次懷疑化武襲擊的草案,自然都胎死腹中。安理會成為英美法與俄羅斯的口水戰場,此刻斷難有作為,惟有等待「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於杜馬鎮的調查結果。
至於美國可做的也不多。過去特朗普不時批評前總統奧巴馬在伊拉克撤軍造成「伊斯蘭國」的崛起,又嘲諷對方對敍利亞政府軍使用化武的「紅線」一退再退,相信他如今笑不出來了。對俄外交官揚言會擊落射向敍利亞的美國導彈,他擺出更強硬的姿態,在Twitter回擊俄羅斯:「準備好吧,因為導彈將會到來。」然而,任憑他指手畫腳,言論再惹火,再硬的姿態也不過是姿態。
實情是他無法瓦解伊(伊朗)、俄、敍的聯盟,也無法改變對方佔上風的事實。如果他如上次一樣對政府軍進行有限度的懲罰性轟炸,站在背後的伊俄也可以迅速為巴沙爾「補血」,影響極微。若走奧巴馬的舊路,支持並提供武器給反對派,間接對抗巴沙爾,作用仍然有限。因為伊俄在這方面明顯更主動,你給槍他給炮,沒完沒了。
那麼,作為當今軍事強國,美國索性發動大規模攻擊又如何?此舉令美國需承受大得多的風險,包括可能要投入一場長期、規模較大的戰役,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走相反方向,更要冒着與俄方直接軍事衝突甚至一發不可收拾的風險。不過,儘管作用甚微,特朗普很大機會會採取比去年更強烈的有限度懲罰性轟炸,包括聯合英法採取行動,一來顯示自己講得出做得到;二來既履行美國的道德義務,又不致身陷敍利亞這個泥潭。至於中東撤軍,恐怕還不是時候。
涉中東勢力平衡 美難放手
因為敍利亞問題牽連中東各國勢力平衡,美國的盟友需要她在中東發揮Balancer(平衡者)的作用,如以色列和沙地阿拉伯一直對伊朗在敍利亞的勢力感到不安,伊朗在當地駐軍和設立軍事基地等動作都挑撥着他們的神經。此外,土耳其對「人民保護部隊」窮追猛打,且與伊、俄兩國愈走愈近,也引起歐洲憂慮。儘管法國總統馬克龍對介入敍利亞亂局顯得積極,但他上月提出願意擔任「人民保護部隊」和土耳其之間的調解人,旋即遭土耳其回絕,顯得力不從心。
隨着美國在世界的主導地位受到愈來愈大的挑戰,美國要「避險」無可厚非,惟特朗普需認清有些事情不是他擺擺姿態,或以低成本、低風險策略可以處理。到截稿之時,英美法三國仍在商討聯合對策,暫時未決定採取何種軍事行動懲罰敍利亞。但不管三國是以戰機空襲還是導彈攻擊仍改變不了大局,敍利亞依然免不了成為各大勢力的鬥獸場。